最新章节:我陪你起死
小说简介:周满听进去了,于是抽空就问科科,"纸怎么造?需要买什么书?
科科:"不用这么麻烦,百科馆有词条,宿主可以直接搜索,当然,你要想更了解纸张的发展过程和更具体的制造方法,买书也可以"
所以纸张的制造从来没有退步过,甚至有的人追求复古,还照着古法将以前的纸张都复原出来。
以科科的数据来分析,它很不能理解人类的这类行为的,因为那些纸张的书写质量看着并不如现在他们制造的工艺。
而且花费还大。
不过人类喜欢就好。
只是词条搜索就能出来具体的制作方法,纸张也分为很多种,输入名字,每一种的制作工艺都有些差异,但大致的步骤是一样的。
周满没想到竟然这么简单,这东西不是只有书局和世家大家在会有的吗?
她愣愣的,然后再次感叹起来,"真好啊,技术都分享的"
科科现在也更"聪明"了一些,分析过宿主这句话后道:"百科馆内是有很多技术,囊括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,基本上所有基础和略微高深的东西都可以在百科馆内学习,但更机密一些的东西就不行了"
没有主系统盯着,它话也更多了,举了一个例子,"比如莫老师的复原药剂,虽然在给你的教学过程中他将其列为教学材料,但整个百科馆,除了你外,没有谁能在百科馆内学习到这个知识"
虽然她学了也没用,因为她没有工具能做出来。
"这是属于高深的机密知识的一种,一般是在现实中私密教学,你在百科馆内也只能查找到莫老师为制造药剂写的论文,但要想了解更多,至少百科馆明面上是没有的"
周满若有所思,"而现在纸张的制造在当下就是高深的机密知识,但在你那个世界却是和现在的咸菜一样,不说家家户户都会做,至少你随口一问会做的人,大家都会说的"
科科应了一声,就是这个道理。
虽然可以直接搜索出制造方法,但周满还是花积分买了这两本书。
书并不是很贵,她买下来后便又付了一笔积分将之打印出来,拿到手里后就兴冲冲的去找白善。
晚上两个人就挤在床上看书上的造纸技术。
白善一边翻一边感叹,"我从前只在一些书上看到过零星记载,说书可从竹子、渔网和木片中制作而出,却不知道原来连稻草都能做纸"
周满道:"看描述似乎质量不太好,对水质的影响也很大"
白善:"所以造纸的地方得好好选择"
周满就问他,"我们自己造?
白善想了想后道:"叫上白二和殷或"
但这么多的造纸方子
白善若有所思起来,"我们先赚一笔,等以后再选出几个好方子来送给陛下和太子"
"什么样的方子算好?这上面这么多方子呢。
"对陛下和太子来说,成本低,步骤少的方子就是好方子"
这样的方子也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质量很一般。
但是也是这样的纸张才适合推广,皇帝和太子面对的是全天下的人,不像他们,他们可以选择美好的纸张方子。
不过当下的确是以便宜为主。
白善在挑挑拣拣,最后挑出了两个方子,"先用这两个试试"
于是第二天白善和周满又去殷或府上蹭饭吃,顺便还叫上了隔壁府上的白二郎和明达。
殷或正在窗下写东西,看到他们便停下笔,"今天没有野菜了"
周满道:"没关系,随便吃点儿就行"
殷或就将笔放在了笔山上,"也是稀奇,你们两家成了亲的却总是到我家来蹭饭"
"这不是怕你一人孤单吗?白善道:"大家一起吃饭也热闹"
殷或无奈,将才写好的东西递给他,"你要的,每日役丁的粮食消耗预计,还有银钱预估"
白善接过扫了一眼便先放在了一旁,"这个明日再说,我们今天说纸张"
白二郎:"荥阳纸贵?
"咦,"这倒是让白善惊讶了,他扭头去看白二郎,"你知道郑斐的事"
白二郎就看向明达,"嗯,这事儿传得挺广的"
明达道:"荥阳离鲁地不远,郑二郎在这一片很有名望"
京城也是人才辈出,之前最有名的是杨和书唐鹤几个,后来则是白善几个,而现在王家和卢家的郎君在京城扬名,相比之下郑二郎在京城的名声没那么大。
但他在这一带却是很有名的。
殷或看了看他们,将话题扯回来,"纸张怎么了?
"哦,我打算建一个造纸作坊,你们要不要一起?
殷或:"因为纸贵你就造纸吗?
白善就叹气道:"当然不至于,这天下的物价起起钱先生也正拿着一张单子去找周满,"周大人,这是明日我们要去青州城采购的清单,您看还需要添置什么?
周满接过扫了一眼,直接提笔在纸张后面加了一倍,她道:"秋收快要结束了,秋税一收上来,医署的病人会增多,而且我和文大人也商量着在医署里开几次医理宣讲,需要的纸张不少,多添置一些吧"
钱先生接过单子,还是道:"大人,最近纸张偏贵,而且您没发现吗?医署在纸张上的花销太大了"
都超过一般县衙的花销了。
在周满的记忆中,除了刚开始认字,科科很穷没有积分外,其他时候她从没有因为纸张而忧心过。
因为商城里的纸张真的很便宜。
就是现在,她偶尔懒得出去书铺买纸,也会从商城里买一些纸,而且不能否认,有些纸张这儿是没有的,但商城有。
好在他们书房都是自己收拾管理,五月她们除了送些吃喝的东西,对书房里的事基本不过问。
所以除了白善,没人知道书房里总是多出一些纸张来。
或许大吉会察觉一些,但他们两个都不开口问,周满便自动认为他们不知道。
所以"纸贵?
钱先生道:"进士考在即,而且荥阳郑二郎做了一篇新赋,纸更贵了"
周满:"骗人的吧,现在纸张还会因为一篇赋贵起来吗?
又不是以前产量很低的时候。
钱先生却一脸严肃的点头道:"就是真的"
周满摸了摸下巴,"说起来荥阳的郑二郎不会是叫郑斐吧?
钱先生惊讶的看着她,"正是郑二郎君,大人不认得他吗?
郑斐的名气也不小的,他以为嫁到世家里的周满便是没见过,应该也是知道的才对。
"你没说名字,我一时没反应过来,"周满道:"不过说起郑斐,我熟啊"
他的脑袋她可是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呢,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
"他现在京城,还是在荥阳?
"这篇赋是在荥阳做的"
那看来他没有参加今年的进士考啊。
周满若有所思起来,陛下显然是想用他的,去年就过问此事,她还以为今年他会参加进士考呢。
不过她很快就没心思想郑斐的事了,她问了一下青州城书局里纸张的价格后便去逛了一下县城里的书铺。
书铺里的纸比书局里的还要贵一点儿,虽然郑斐的那篇赋对偏远县城的影响不是很大,但青州城的纸贵了,和青州城拿纸的书铺就只能跟着涨价了。
周满正觉得那篇赋的影响不是很大呢,一转身就见一群书生挤进书铺,张嘴就要最好的纸。
"郑二郎的这篇赋须得最好的纸才配得上"
"有道理"
"我们北海县的消息还是滞后了许多,要不是宋兄从青州城里抄了回来,我们都不知道郑二郎竟写出了这样一篇赋"
周满不由回去问白善,"郑二郎写了什么赋,似乎很厉害的样子"
白善就在书桌上翻了一下,随手翻出一篇赋来给他看,"前两天路县令写信来与我分享的,的确是一篇好文章,文采斐然,见之忘俗"
周满接过,看了一遍却觉得有点儿不太好,"他这是想隐世?
白善点头,"我也有此感觉,郑二郎有个叔叔,现在便沉迷于求道,而听说郑二郎小时候就是他教导的"
周满就叹气,"难怪他不在京城,看来是真的不参加今年的进士考了,陛下一定很伤心,失一良才矣"
白善也惋惜,不过这是各人选择,他虽然认识郑斐,但和他还不是很熟,所以他更关心当下的事。
"殿下来信,他要启程回京了,他断了江南往太原一带输送官盐的路,现在这条路是他接管,我要开始给他们供盐了"
"钱怎么给?
白善道:"虽然有太子牵线,但为了抢占这片市场,我决定将官盐的价格略微下调一下"
周满点头,那看来县衙不缺钱了,但她的医署缺呀。
奈何两边的财政是分开的,虽然白善也乐意支持一下医疗事业,但其他地方医署显然是不能够的。
她来青州建医署是为了将地方医署正规化,所以也不和白善开口求援,她决定先自己想着解决。
但出出主意还是可以的,"你说我们医署做些药丸子来卖怎么样?
"可以啊,不过你打算卖给谁?不担心会抢了医馆药铺的生意了?
周满道:"我做他们没有的药丸子"
论药丸子的种类,这世上怕是任何一个药铺医馆都比不上太医署吧?
他们拥有的药方一定是全天下最多的。
但是,卖给谁呢?
周满思考起来,忍不住叹息,"纸张也太贵了"
白善便忍不住看她,"你竟也有此感叹,巧了,我今日也感叹了一下纸张很贵。不过"
他往门外看了一眼,见大吉也不在,就附到她耳边小声问道:"你不是有办法弄到质量又好,价格又便宜的纸张吗?
周满心中一动,"你也觉得我可以大量购进纸张转手卖到医署去?
现在他们已经长大了,有了自己的势力,做这种事遮掩的方法有很多种,哪怕不用白善帮忙,周满自己都能做好,多花费两分心力便可。
白善忍不住笑眯了眼,压低声音道:"既然是好东西,何不学了来,我们自己来做,不然每次都要耗费心力和东西去与人交换,多麻烦?
他眼睛亮晶晶的看着周满,小声道:"好东西可以留给小岳父做他用,没必要费在这种东西上"
他也用过周满的纸张,大部分与他们现在用的差不多,但也有少部分很不一样。
从满宝用纸的态度来看,这东西应该不贵,加上她从那一个世界拿出来的远胜于这个世界的东西,他觉得那边的制造工艺更强一些。
虽然满宝从不谈到那个世界,但白善也推断了解出来不少,他现在已经不愿将它称之为阴间,而是另一个世界。
他觉得或许志怪话本上说的有可能是真的,那个世界不仅有鬼神,可能还有妖精之类的,所以构成很丰富,就和他们这个世界一样。
白善想到这里还感叹了一句呢,"不知道将来我们百年后能不能进入那个世界"
周满:这个有点儿难,她也回答不出来。不知道人死以后是什么样的。们的劳动成功。役丁好歹不用工钱,若不是役丁,除了饮食外还要额外付出工钱,那才叫高呢"
他觉得役令的价值远高于他们付出的那点代价,所以他们就算成本提高,衙门和朝廷依旧收获很大。
当然,役丁们建设的基础设施最后还是会回馈到他们身上。
虽然是为他们自己干活儿,白善也不愿意委屈了他们,反正饮食的花销也是从县衙的库房中出的,他觉得他还是擅长经营之道的,不至于连一群役丁都养不活。
白善只是开口给出了条件,然后去写计划案的是方县丞,具体实行自然也是手底下的人。
方县丞就很犹豫,看了眼白善役令的条件,问道:"大人确定了吗?
白善颔首,"确定了,这两日秋税就要收上来,各里里正也要来县里,便先和他们知会一声,今年需要修的路和水利工程不少,尤其是进出大家洼和龙池的官道,这两条路一定要修好"
那两条路现在可不太好,尤其是大家洼那条路,那是坑坑洼洼,每次进出白善都骑马的,能不坐车就不坐车,实在是太颠簸了。
要修好这两条路恐怕要耗费不少人力。
方县丞应了下来,想了想还是提醒了一句,"大人,若按照您给的单子提供饮食,花费只怕不少,库房那头"
现在库房已经不是宋主簿在管了,从白善拉着一堆盐去青州城卖出后,库房就由白善完全控制了,别说方县丞,连宋主簿这个主官都不知道县衙现在到底有多少钱。
虽然方县丞不知道,但也能大致猜得出来,因为最近县衙的花销太大了。
现在他们还在源源不断的接收过来找工作的人,出了外县的人外,还有本县的百姓。
一些人家里的秋收已经结束,或者快要结束,所以也都有了空闲时间,听说县衙这里招工,工钱还是三日一结,便兴冲冲的跑来了。
然后是因为衙门要发役令了,所以家中只有一个成丁的不收。
但就是这样,被选中的人也依旧不少。
方县丞有时候去城外看到那么多劳力都心惊,这摊子铺得太大了,他生怕第二日县令就告诉他库房没钱了。
这么多劳力在县城外,一旦鼓噪起来,那是会出大事的。
白善却微微一笑道:"你放心,如今钱还还够用"
方县丞沉默了一下后便点头,然后出门拿了一张单子进来,递给白善道:"当然,既然钱足够,不如给县衙添置一些东西吧"
白善便接过单子看,微微皱眉,"这种东西不是应该找宋主簿添置吗?
方县丞道:"宋主簿打回来了,他说没有钱"
白善不悦,"本县每个月都给他掌管的户房拨了一笔钱银的,就是专门支付县衙支出"
现在,长工们的所有支出都从白善这边走,他交给了赵明主管。但像官吏们的俸禄,县衙的各类花销,还有底下各里各村的一些常规支出还是找的宋主簿。
白善翻了以前的账簿,直接每个月拨款给宋主簿。
相当于现在县衙有两个库房,一个是白善管着的,一个是宋主簿管着的,像这种笔墨纸砚办公用品的采购,直接找宋主簿啊。
方县丞难得为宋主簿说了一句话,"大人,纸张很贵的,您这五个月的纸张花费是以前北海县两年的量"
不仅因为最近涌入的大量的人,还因为之前他让各里里正清点人口,这些都要纸张。
白善:"花费这么大?
方县丞点头,而且以县令什么都要留档核查的习惯,接下来劳役所用的纸张肯定也不少,所以他才在这时候提起要买笔墨纸砚。
"上个月,崔大人拉走了一箱子的纸,前天又让人过来拉了一箱子过去"更不要说各色笔和墨条了,花费也不少。
崔巍现在住在龙池那里不动弹,每天丈量的数据还有画画都需要大量的纸张。
白善能在这种事上委屈了千辛万苦请来的工部大佬吗?